欢迎您的光临! 今天是
详细信息您目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苏北发展 正逢其时

【发布日期:2012-04-11 阅读次数:4135次】

———关于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几点思考
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顾玉坤

  2010年9月,我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调到宿迁市工作,开始了我的“新宿迁人”生活。几个月来,在加快融入宿迁的同时,我会以一个苏南人的经历,用苏南人的眼光,充满好奇地观察这片土地上的一切。2011年7月6日至9日,我参加了市委工作会议,和与会同志一起,用三天时间,“拉练”式地走了三县两区和几个开发区,行程2000多公里,看了72个工厂、村庄、学校、医院、商场、住宅、建筑工地,深切感受到了苏北大地上的发展热潮,既受教育,又为之感动。我边走边看边想,对苏北发展特别是宿迁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新一轮发展机遇正青睐苏北

  今年6月11日,我在苏宿工业园区接待了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意大利投资商,她刚从成都考察回来,特地来比选我们的投资环境。因为彼此熟悉,我问这位金发碧眼、操一口流利汉语的异国朋友:“你来看我是不是因为苏州缺人缺地?”她冲我嚷嚷:“我还缺电呢。”

  今年6月22日,我在台北拜访电脑公会,这家成立于1974年的机构以推广台湾资讯产业发展为主,对大陆有自己的专门研究。一位姓张的高管告诉我,目前台湾的IT产业如想去大陆发展,他们给出的路线图,一是到西部去,即到重庆、成都;二是到中原去,即到郑州、合肥;三是到苏北去,这是长三角周边最后的富矿。

  资本逐利,这是资本的属性,资本在流动中追逐利润,这是资本不变的法则。“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大量吸收外来资本发展制造业,加快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今天,长三角地区依然在发展,但这时的发展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土地、人口、环境的压力。金融危机一度冲击了世界范围的制造业,引发经济振荡和产业布局新一轮洗牌。目前,世界经济在恢复性增长,国际国内游资在寻找新的机会,总之,世界在变,中国在变,苏北也在变。这种变化、发展给苏北带来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机遇。

  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政府的自觉行为。今年6月召开的苏州市委工作会议,市领导明确要求各地要走出去发展,到苏北去。几年前,在商务部的指导下,昆山市建立专门机构,负责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凡有外地来昆山招商的,他们一概持欢迎态度。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全国领先的开发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管委会有一项新的工作就是“收地”,即上门动员一部分“不适合在成熟开发区发展的企业”异地发展,把原有的制造业用地转换成高铁、城铁、地铁用地或三产服务业用地。当资本家诘问“那让我到哪里去发展”时,园区的同志就会从容告知“到苏北去、到宿迁去”,然后详细介绍苏州和宿迁正在从事的“飞地经济”模式。

  二是今日苏北招商,已不用和苏南争项目了。苏南苏北一江之隔,交通、人文、资源禀赋各有差异,过去,在吸引外来资本时,苏北自然抢不过苏南。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苏北的同志突然发现,在拼抢制造业项目的战场上,已然少了许多苏南人的身影,原因是他们都在招大、引强、抢攻服务业了,制造业的一大块蛋糕,应该成为苏北的囊中之物。

  三是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增资将首选苏北。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相对比较成熟,有的赢利能力较强,当母公司决定增资、但在当地又无法取得工业用地时,他们常常会以现有企业为圆心向周边扩展。由于区位靠近,加上近年来多座长江大桥通车,使得长三角制造业的增资,往往是首选苏北、其次安徽、再次中西部。苏宿工业园区今年新招的投资2亿美元的日本尼吉康项目、投资6亿元人民币的创元电瓷项目,都是先有成熟制造业基地在苏州工业园区,当企业订单增加、急需扩张却又拿不到土地时,经综合考量、比选,最终选择了落户宿迁。

  四是长三角闹“缺人缺地缺电”荒,“三缺”反衬了苏北“三有”的优势。改革开放初期,就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劳动力和资本的结合是资本到哪里,劳动力就跟到哪里,于是有了珠三角的“孔雀东南飞”。今天的态势是劳动力在哪里,资本就落到哪里,于是有了富士康的向西大迁徙。苏北是劳动力输出地区,宿迁市最盛时有120万劳动力在外打工。落户在苏宿工业园区的可成科技公司,是一家来自台湾的生产笔记本电脑零配件的上市公司,2008年从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个走进宿迁,公司2011年春节在宿迁招工,300个招工名额一天就招满。招工现场,政府人力资源部门打出的横幅是:“出门打工千般好,不能照顾老和小”,劳动力截流的意图和导向十分明显。

  二、今日苏北已具备兑现发展机遇的各项要素机遇,从来都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制造业的集聚,对承接地有许多内在要求,而苏北经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具备这方面的要素,真所谓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1.外部大环境的利好因素经多年积聚将进入爆发期。解放前,苏北一直是水患地区,解放后经多年兴修水利,水患已基本绝迹,这为苏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几座长江大桥的通车和高速公路的布局,交通不再是瓶颈;两年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我省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此,长三角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新的版图是以上海为中心,长江南北共同发展的大三角。借助便捷的交通,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交通圈已经成形,苏北融入了长三角;2006年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部署了南北挂钩、结对帮扶,开始了南北共建园区的实践探索。今年4月,又专题研究并出台了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政策,把宿迁定为江苏唯一的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如何将外部支持变为内生动力,这是宿迁广大党员干部今天正在想、正在做的事。

  2.苏北制造业的积累已今非昔比。以宿迁市为例,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过了千亿元,人均突破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9亿元,在全国334个地级市中,宿迁的排名由2005年的164位,跃升到2010年的第70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列入考核的重大项目125个,总投资134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72亿元,今年1到6月份实际完成209亿元。7月9日在泗阳县观摩时,该县一下子捧出明宇电器、环宇光伏、国信太阳能、荣马新能源等新能源产业链上的9个大项目,显示了泗阳人集聚新能源产业的能量。

  3.人力资源积聚是苏北发展的强力支撑。宿迁市近年来提出:要像办普通教育一样办职教、像办工业园区一样办职教中心。目前全市有36所职校技校,在校生13万人,每年可供毕业生3万多人,招工和招商相结合,已成为宿迁的经验和独特做法。宿迁还有近百万劳力,其中不乏外出打工后拥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用工荒”、“招工难”的矛盾,在这里相对不突出,促使一些投资商下决心把项目落户宿迁。

  4.开发区的承接能力当刮目相看。就全国而言,开发区是承接制造业的主要载体。宿迁有6个省级开发区,14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建设了一批立马可用的工业用地;开发区经多年运作,积累了一大批善于亲商、安商、富商的人力资源。2010年底,全市开发区有投产企业2280个,其中产值过亿的114个,从业人员近40万,开发区正日益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

  5.基础设施的改善满足了发展的必要条件。台湾有位IT行业的大佬,乘车走高速公路考察苏北,他一路惊叹:“苏北怎么发展得像欧洲了”,说这话的原因,是他一路走来看到的都是树,生态特别好。今年6月,我在宿迁接待一位浙江客商,他看了我们的工业用地后赞叹有加,直夸苏北的投资环境好:从江阴长江大桥跨江而来,一马平川,既没有浙江那么多的山,也没有安徽那么多的丘陵。过去,苏北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如今面貌大为改观,如宿迁市下辖的沭阳县,新规划南部新城28平方公里,在建的南湖公园、体育中心、职业培训大厦等大项目即将投入使用,新落成的医院有1600张床位,一点不比苏南县城差。

  6.苏北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是发展的软环境。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理论,出自中国近代地理学家、泗阳人张相文,是他第一个提出从中国的秦岭到淮河划一条南北分界线。诚如气候的分界那样,苏北的干部由于更靠近北方,他们便兼具了北方人的豪爽和南方人的精明。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直戴着经济欠发达的帽子,心里憋屈得很,一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他们便摩拳擦掌想干点事,跃跃欲试想干成点事。就宿迁而言,经几届市委市政府带领、打造、砺炼,干部队伍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是一反过去的压抑、自卑、畏难,抖出了“我能我行我成功”的精气神;二是想干事,想快点干成点事,总想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快些再快些。三是招商热情特别高,有客商就激动,见项目就眼红,市、县、乡机关干部中全民招商的氛围已经形成。

  三、让机遇变为现实还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要靠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来用好机遇期。如果说“苏北发展正逢机遇期“这个立论成立,那么,这个机遇期会有多长?经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机遇都是短暂的,有的甚至是稍纵即逝的。再看今日中国之市场,竞争是激烈和始终存在的,面对机遇,我们要和中西部、和中原地区、和邻近的安徽省的地市竞争,其中的变数相当大。纵观苏南的发展,政策是自己想出来的,机遇是自己跑来的抢来的,为此,我们在庆幸面临机遇之时,还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强学习,学科学、学政策、学业务,要有“苏北发展,恰逢其时;宿迁发展,时不我待”的雄心壮志和一系列战略战术。

  2.要以百倍的小心呵护“生态立市”的金字招牌。近10个月来,我频繁往来于大江南北,直觉告诉我:以江阴长江大桥为界,苏北的阳光、空气、绿色明显比苏南好。“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这是宿迁的追求和目标,也是我们手中不多的金字招牌之一。我们要发展、要速度、更要生态,不能饥不择食,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要在发展的同时,保持骆马湖的水是清澈的,湖里的银鱼是鲜亮的。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将始终伴随我们发展的全过程。

  3.要以敬畏之心谨慎用好土地资源。土地是苏北新一轮发展的优势和资本,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手上的这点资本并不多,况且还有国家土地指标的刚性制约。因此在新一轮发展中要对土地资源充满敬意,要慎用工业用地,提高用地门槛,刚性规定投资强度,做到少用地、慎用地、集约用地,确保把土地供给大项目、高科技项目、新兴产业项目;要慎用商业用地,随着苏北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商业用地快速增值的趋势初露端倪,加上国家出台了大城市商品房限购政策,目前境内外房地产大鳄抢滩二、三线城市,拿地囤地的积极性很高。因此,地方政府要有长远和全局的规划理念,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动,争取更多的土地收益,让城市发展产生的级差地租留在当地,用之于民生。

  4.要用高超的艺术驾驭好招商龙头。目前,长三角制造业产业向苏北转移的故事每天都在演绎,考验苏北地方政府智慧的新问题是:承接转移还是梯度转移?招商引资还是择商选资?如果说产业可分好中差三种,那么承接转移是好中差都接,择商选资是只接好和中的,梯度转移就只是承接中和差的了。可见,同样是以招商为龙头,含义不尽相同,昨天的理解和今天的认识也会有差距,其间充满科学和艺术。招商引资的结果是见效快,择商选资的结果是速度慢,期间的利弊需要决策者去平衡,去导向。本次市委工作会议结束时,缪瑞林书记专门讲到:“有人提醒我,是不是不要提择商选资,我们市委市政府态度是旗帜鲜明地提‘择’的要求”。
同样的问题是:近年来,为了吸引外地客商到苏北投资,各地出台了许多鼓励和优惠政策,让度了一部分政府收益给企业,这是必须的、也是很有成效的。时至今日,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优惠政策是不是可以作调整?是不是可以考虑逐步收窄、递减?这样做的结果是,招商速度会放慢,但政府财力会增加。总之,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审时度势,适时、适度,用大智慧驾驭好招商龙头。

  5.要以前瞩的眼光化解苏北发展的瓶颈制约。有些瓶颈是现实的、看得见的,有些是隐性的、长远的。对事关全局和发展后劲的,应当引起重视,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一要重视解决产业链配套滞后问题。凡来苏宿工业园区投资的客商,都有他们的比选结果,“产业链配套”是我失分最多的一项。这既要在今后的招商中加大自然累积,也要人为加以引导。二要重视解决生产性服务业滞后问题。由于工业刚起步,市场化发育程度较低,目前,建筑领域的勘探、设计,流通领域的物流、进出口通关,金融和创新领域的创投、风投,大量和制造业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生产性服务业明显短腿,影响承接转移。三要重视解决中高端人力资源供应滞后问题。区域之间的竞争,最后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宿迁有劳动力,但缺乏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需要我们提前谋划,通过培训、招聘、引进等手段,用政策导向去化解。

文章来源: 《宿迁日报》2011年7月23日

 



版权所有:宿迁市苏宿工业园区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电话:0527-82868419 邮箱:ch@ssipac.suqian.gov.cn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紫金山路12号苏宿工业坊A04
备案:苏ICP备2022019330号-1